“我曾经爬过珠峰,但海拔停留在6400米,距离顶峰很近。”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童庆禧用亲身经历引出我国高光谱技术所处的阶段:技术先进,或并跑,或领跑;正处爬坡关键期,但距顶峰已近。
童庆禧院士是在高光谱技术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上说这番话的。当天,由浪潮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浪潮云”)与中科谱光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谱光”)共建的“高光谱技术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该实验室定位为高光谱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应用中心、高端智库三重角色,将推动高光谱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数字农业、“双碳”业务等领域的落地。
专家认为,此举将为我国高光谱技术的研发应用按下“加速键”。
地球上的不同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谱特征,光谱被看作是辨别物质的“指纹”。而高光谱则是协助人类看清这些“指纹”的“有色眼镜”。在业内,中科院被视为高光谱领域的“黄埔军校”,这其中的“带头人”之一便是童庆禧院士。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童庆禧列举了高光谱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
例如,在文物保护领域,专家通过高光谱扫描成像、色彩融合等处理技术,可进行文物印鉴提取、真假识别、墨迹提取、颜料识别等工作,为记录历史、保留历史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在数字农业领域,专家们基于庞大的地物光谱数据库对收集到的高光谱数据(如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等关键生理参数)进行波段运算、分析、处理、保存,实现对农作物的精细分类、估产及长势监测、病虫病监测、活性监测等实时、高效、精准监测和管理。
除此之外,高光谱技术还可用于材料鉴别、目标探测识别、矿物识别及水质、土壤污染等环境监测领域。
童庆禧院士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高光谱技术总体上处于并跑阶段,但在某些方面有领跑趋势。”他的另一重身份是上述联合实验室名誉主任,而中科谱光创始人张立福、浪潮云董事长肖雪共同担任该实验室主任。
作为中科院技术的承接和转化平台,中科谱光的技术领先,且已在农业、地矿、环境、文物保护等多领域实现应用;而浪潮云多年深耕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领域,聚焦软硬一体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上述种种,使得双方优势互补,强强合作,水到渠成。
张立福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实验室聚焦“工业互联网、数字农业、双碳业务”三大方向,例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提供煤炭热值检测和工业设备润滑油检测服务;在智慧农业方面,提供农作物氮磷钾等含量检测、病虫害识别、作物长势监测等服务;同时,也将聚焦“双碳”业务领域,提供碳计量设备及双碳双控等服务。
身为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用创业行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今,新实验室的成立,让他有了新期待:实验室将肩负起探索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打造产学研用融通创新样板,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的重任。他认为实验室要扮演好三重角色,即人才汇聚的“高地”、科技创新的“阵地”、成果转化的“基地”。
而肖雪的期待是,双方强强联合,将进一步加快推动以云为底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高光谱技术为关键技术的应用创新与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