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收藏本网
我的位置:资讯动态/分会动态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产业研究、杨老师-ACAIC、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
010-58851186
传 真:010-58851687
邮 箱:info@fxxh.org.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中仪学分析仪器分会青委会首届论坛于海口召开
2016/11/28来源:阅读:2421 次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1月23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海南海口召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委会”)第一届青年论坛与本次会议合并召开,于24日进行。100余位代表参加了青委会首届论坛。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 刘长宽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刘长宽在致辞中表示,青年工作者是学会的后备力量,青委会非常活跃。也希望大家以后对学会的工作给予支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周蕾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周蕾带来题为“研究与产业化探索:材料、器件与新型快速检测技术的交叉融合” 的报告。周蕾在报告中介绍了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的建立及产业化历程及相关成果,以此为例,阐述了“学研产用”的贯彻方法。而“基于通讯光纤的细菌特异性检测与死活判断”和“基于纳米超速染料的总菌检测”很好的践行了多学科交叉为指导的科研行为。

中国农业大学 邹楠

  中国农业大学邹楠带来题为“快速m-PFC净化方法在拉曼和离子迁移谱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邹楠在报告中介绍了快速滤过型净化方法及其应用,离子迁移谱与快速滤过型净化方法连用分析鱼肉和养鱼水体中的MS-222,以及IMS快速检测环境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叶嘉明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叶嘉明带来题为“微流控芯片——新一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平台”的报告。叶嘉明在报告中介绍了微流控芯片:微流控检测芯片、微流控液滴芯片、微流控细胞/器官芯片。微流控芯片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可以作为食品毒理学研究平台、食品微生物培养及定量检测平台以及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平台。

  叶嘉明还介绍了所发展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农残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现有酶抑制-光度法、酶抑制-显色法存在诸多不足。微流控芯片农残快检原理:酶抑制反应、离心式流体操控和吸光度检测。1张芯片一次检测12个样本,12分钟能够出结果,结果能够上传,随时进行数据监管。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副研究员 张良晓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张良晓带来题为“基于特征标志物的食用植物油保真鉴别研究”的报告。食用油掺伪是国际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张良晓介绍了基于GC/LC-MS/MS建立的真实油品的指纹图谱及常见掺伪模型、基于LC-MS/MS检测特征标志物的鉴定策略、以及免疫快速检测策略。

天津大学 谭棕

  天津大学谭棕带来题为“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显微拉曼光谱检测新方法研究”的报告。谭棕在报告中介绍,咖啡具有咖啡环效应(分离富集效应),显微拉曼具有微区分析能力,并基于此发展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北京正通远恒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郭强

  北京正通远恒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强带来题为“一种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快速检测技术-多参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MP-SPR”的报告。郭强在报告中介绍了SPR和MP-SPR技术的原理。相比传统SPR技术,MP-SPR光学系统中的器件可旋转,拓展了SPR的应用范围。并介绍了MP-SPR技术的相关检测应用。

海南大学 赵振东

  海南大学赵振东带来题为 “离子色谱法在农业领域中的分析应用”的报告。农产品领域存在着一些有机残留物,属于离子型化合物,这类残留物在现有的技术或方法中测试效果不理想或效率低。赵振东介绍了离子色谱法测定乙烯利残留量、对氯苯氧乙酸残留量、测定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分析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毛雪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毛雪飞带来题为“新型原子阱光谱技术与重金属快速检测”的报告。现场、快速、性价比、准确成为元素分析技术的瓶颈问题。原子阱即捕获原子的装置。是气相富集技术的一种,具体来讲是在原子光谱分析中通过自由原子和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将元素以化合态捕获在固体表面,并可在一定条件下定量释放,以达到富集或分离相应元素的装置。随后,毛雪飞介绍了钨丝原子阱捕获Cd的AFS技术、钨丝原子阱同时捕获Cd和Zn、石英原子阱捕获Pb的AFS法等相关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金茂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金茂俊带来题为“三唑类农药生物条形码免疫分析方法研究”的报告。金茂俊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现有的基于免疫分析技术的农药快速检测方法,例如放射免疫、酶联免疫、荧光及化学发光免疫,并指出农药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除了需要进一步开展FIA方法和CLIA方法体系研究以便更好解决基质影响外,还要开展基于其他标记体系的高灵敏度免疫分析方法。随后,金茂俊介绍了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所在团队建立的基于荧光定量PCR的农药残留生物条形码免疫分析方法研究、基于银染增强的农药残留生物条形码免疫分析方法研究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王淼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淼带来题为“低场核磁在农产品评价中的应用”的报告。王淼在报告中介绍了利用低场核磁进行枣、肉类、柑橘等产品水分含量检测及柑橘分级的相关应用。

上海食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吴轶

  上海食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吴轶带来题为“食品检测人员技术培训互联网+模式探讨”的报告。吴轶在报告中介绍,互联网的广泛性、低廉性、互动性、复制性、易懂性成为开辟新模式的最佳方式。吴轶向与会者介绍了基于云计算、面向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视频教学平台。

上海赛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凤霞

  上海赛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凤霞带来题为“快速检测的云端管理平台”的报告。吴凤霞介绍了食品快检信息管理平台,且需保证:规范符合性、用户体验性、适合快检时效性、系统可靠性、经济可行性、服务规范性。介绍了赛印公司基于SAAS云端的NeoLIMS等相关产品。

华中农业大学 彭大鹏

  华中农业大学彭大鹏带来题为“动物源性食品中有害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发”的报告。彭大鹏介绍了所在课题组进行的主要工作,包括:小分子半抗原设计与完全抗原合成,制备高效、特异、灵敏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研发基于抗原抗体的ELISA试剂盒、胶体金免疫试纸条、抗体芯片、生物传感器、免疫亲合拄等产品;分子印记聚合物、单链抗体、受体等新型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 王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静带来题为“国产快速检测仪器发展趋势分析”的报告。王静在报告中,以食品安全领域为例,阐述了她对于国产快速检测仪器在食品安全领域发展情况及趋势的分析。王静表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已实现对食品中污染物的定向检测,但还未实现从定向检测向非定向监测的跨越,且食品安全快速应急装备尚不能满足支撑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对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趋势,王静认为,将实现化学污染物检测从定向检测到非定向监测的转变、从动物传统免疫为基础向适配体等高效筛选技术的转变、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保障”的转变。

  王静认为,从政府加大投入、基层配置需要、检验检测和行政执法几个角度阐述了相关快速检测设备的需求情况。

  会议最后,王静在闭幕式上谈到,本次大会共设有33个报告,其中报告13个青年学者报告。报告内容涉及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等全面关注的领域,针对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重金属、癌症标志物等热点内容,涉及的仪器也包括了拉曼光谱、生物传感器、低场核磁等方面的创新成果。王静表示,相信本次会议让与会者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最后,王静向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赞助单位、媒体等表达了谢意。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