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30日,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在浙江杭州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和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承办。全国500余位科技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和仪器企业相关人员齐聚杭州,积极为我国分析仪器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大会开幕式
会议伊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王新庆分别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副理事长刘长宽主持开幕式。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向 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 张莉 致辞
浙江大学校长 杜江峰院士 致辞
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 王新庆 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副理事长 刘长宽 主持开幕式
大会报告
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院士做了题为《教育科技人才与科学仪器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杜江峰院士从仪器仪表学科建设角度分析了科学仪器的人才培养问题。目前我国仪器学科专业建设相对薄弱,存在学科建设现状不适应仪器研发多学科交叉和多技术集成特征的问题。同时高校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分散且主要聚焦于细分领域。在仪器研发人才紧缺的同时,还存在评价体系不健全问题,限制科研人员开展仪器研发。
对此,杜江峰院士提出了五点措施,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供给;强化学科建设,培养高端人才;优化管理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做好引育留用,激发人才活力;坚持市场导向,健全服务支撑五个方面着手培养符合行业、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通用机械处副处长徐雪峰的报告题目为:《仪器仪表产业政策报告》。
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教授做了题为《From WISE (Wearable intelligent Sensors and Electronic) to the BEST -Roadmap to Eternal Life---Fact or Fiction》的报告。报告中,张学记教授从智能生物传感器出发,介绍生物传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讲述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纤维等先进技术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发展趋势。
张学记教授团队瞄准核酸分析和诊疗体系、便携式分析检测方法、荧光金簇传感检测、智能微纳米马达、仿生智能界面传感、智能传感器等研究方向。他提出,要像重视集成电路产业一样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陈世桢研究员做了题为《核磁共振波谱与成像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的报告。陈世桢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从核磁共振波谱(NMR)到磁共振成像(MRI)的发展历史,精密测量院NMR仪器研制历史,以及现代磁共振成像设备(MRI)发展。
据介绍,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实现了多种原子核(简称“多核”)磁共振信号增强原理与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制成功多核磁共振成像 (MRI) 装备,获该领域全球首个医疗器械注册证并率先进入临床。陈世桢表示,中国临床MRI设备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正迅速崛起,中国MRI市场容量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需要立足国产设备,实现MRI设备的自主创新。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院长张宏教授报告题目为《放射性分子影像探针合成系统研发》。针对我国核医学PET分子影像探针制备系统依赖进口的现状及仪器自身局限,张宏团队创新提出“微流控放射性合成”理念,充分发挥微流控芯片高传质、传热等优势,突破微尺度下快速蒸发、主动混合等关键问题,通过原始创新与技术迭代,成功研制了两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T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模块化集成合成系统”,实现了同一台仪器上快速合成不同种类的超微量分子影像探针,推动我国PET分子影像探针原创研发,支撑重大疾病精准诊治发展。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韩立研究员报告题目为《科学仪器中的核心关键部件发展的重要性和问题》。韩立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中核心关键部件的定义和分类,存在问题、未来发展解决方案等内容。并提出要充分认识到高端科学仪器的产业化属性,高端意味着研究困难、制作复杂、市场面窄;科学仪器和工业、民用市场仪器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提出高端科学仪器和科学仪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考虑到核心部件的多学科交叉难度,急需建立良好的产研结合体系,使得高校、研究所的新想法快速融入到企业中,在企业关键部件的升级换代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研究员报告题目为《科学仪器自立自强发展思考》。方向研究员从质谱仪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科学仪器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从“低端入门,模仿创新”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顶端嵌入,原始创新”,高端仪器产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他提出,科学仪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大而复杂”的测量对象和“小而精”的测量能力,仪器领域需求分析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的角度出发,努力坚持“问题导向”思维,勇于“前沿探索”。
国仪量子技术 (合肥)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羽报告题目为《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的思考》。贺羽在报告中结合国仪量子创业发展过程,分享了其对于国产仪器如何突破重围的观点:一是找对人就能做对事,通过组建电镜工程化和生产化团队来实现工程机到量产机的跨越;二是质量好、响应快、价格优是客户最朴素的追求;三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持续创新,用先进测量技术赋能各行各业。
广州国家实验室曹小宝研究员报告题目为《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挑战及建议》。曹小宝研究员介绍了制约我国高端仪器创新的主要因素,包括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供给不足;设备难以推广应用,迭代升级慢;社会投资意愿低,社会资源凝聚不足;议论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抑制科研仪器研发等方面。
他在报告中提到:在14亿人民对健康的庞大需求和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产仪器应当从技术到产业,深入了解挖掘应用场景,整合全国力量,构建完整产业链;坚持国家干预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产业政策;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实现从科研业务到工业、临床业务的跨越,形成行业标准,获取更大的市场,并提出了搭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联合体的发展思路。
聚光科技总经理、谱育科技董事长韩双来报告题目为《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思考》。韩双来从中国科学仪器产业现状、“国产替代”经验分享、以及“国产替代”发展建议三个方面来阐述报告。他表示谱育科技拥有四大亮点经验,首先是持续研发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其次是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是构建全面的科学仪器技术平台与产品体系,最后是联合共建,协同创新。
高端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发展建议:一是在前沿技术平台上持续投入,技术突破是产业突破的基础、前提;二是不断面向细分市场聚焦,突破通用仪器达到专用化,国家牵引各细分领域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三是支持重点大型仪器一站式科研,由国家实验室牵头组建优势联盟协同创新,成员单位在一体化框架下共享效益。
南开大学张新星教授报告题目为《我的质谱技术研究成长之路》。他在报告中讲述了自己与质谱结缘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质谱技术的发展。并介绍在研究期间取得的气液界面质谱电离进样技术、关键有机物气液界面反应的精准分析、关键无机物气液界面反应的精准分析等几项成果。
张新星教授也提出,仪器创制发展中设及各个学科的知识,例如机械设计、集成电路、电子设备、真空技术、光谱学、离子束物理、离子光学系统、计算机编程等等。这一过程中会存在复合型人才缺失、经费需求不足、发表论文速度慢、研究成果产出慢等问题,这就意味着行业要改革评价、激励体制;解决卡脖子需求;实现产学研上下游贯通。
上海磐九岭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高启凡报告题目为《洞见真实——全二维气相色谱GC1212》。他在报告中介绍了2023 年磐诺推出的一体式的全二维气相色谱仪 GC1212。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樊朝阳报告题目为《突破组学极限:全新一代OrbitrapAstral质谱仪》。他在报告中介绍了赛默飞2023年全新发布的Orbitrap Astral质谱仪。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张丽娜报告题目为《助力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提升之经验分享》。2021年6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挂牌成立“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该中心紧紧围绕国产仪器的创新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团结有志于推动国产仪器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国产仪器应用示范、验证评价、宣传推广等工作,有效促进国产仪器质量提升和推广应用。
张丽娜主任表示,验评中心以国产仪器可靠性、稳定性和应用场景验证评价为核心,努力探索国产仪器验证评价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积极发挥“政产学研用”自主创新发展体系中应用推广的作用,搭建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和国产仪器企业的桥梁,以期促进国产仪器高质量创新发展。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部长武思宏报告题目为《中国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 (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据介绍,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综合采用数据调查、案卷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对3808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组织编写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报告分为仪器仪表总体情况、传感器领域、雷达领域、谱系仪器领域共4篇。
据介绍,2022年我国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72.33亿元,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产出单位前三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所、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传感器领域的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6.79亿元;谱系仪器领域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4.72亿元。
分析仪器及部件展览
会议同期还设置了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展览,近50家相关仪器设备企业展出了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会议期间,与会的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主任们参观了参展商展台,针对展示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了交流。
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
11月29日晚间,2023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颁奖典礼举行。“创新成果奖”、“青年创新奖”和“应用创新奖”三个子奖项获奖结果公布。详细信息,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11个主题分论坛
11月30日,主办方联合各领域的知名学术单位/团体,共同举办了“7+2+2”共计11个平行主题分论坛,7个高端仪器创新论坛,包括体外诊断仪器、质谱仪器、色谱仪器、热分析与量热仪器、电子显微镜、生命科学仪器、生物光学成像技术等主题;2个应用创新论坛,涉及集成电路技术、临床转化应用等;2个产业发展论坛,包括分析仪器关键部件、科研仪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等。详细信息,敬请关注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