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 23 日,仪器仪表与“数字+智能”双向赋能学术沙龙在上海理工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大楼会议厅圆满召开。本次沙龙由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智能互联和云数据服务学术委员会、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医疗智能装备学组和卫生健康仪器设备技术产业分会共同主办,由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上理工光电信息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沙龙聚焦仪器仪表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定向邀请了来自工业界和高校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新时代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路径。
沙龙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及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发表开场讲话。庄院士讲到:1)人工智能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现有工作主要集中于利用机器去替代那些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将来人工智能的目标是探究智能形成的机理,最终实现机器模拟人的思维;2)世界各国早已意识到,人工智能是开启未来世界的密钥,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掌握人工智能,谁就将成为未来核心技术的掌控者。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分别于2013年至2016年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3)人工智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已经前所未有地具备了,也就是:强大的算力和互联网、物联网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形成的各种大数据;4)仪器仪表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虚拟世界的重要桥梁,与计算机一样,是实现人工智能重要、关键的环节;5)我们于2019年在许多专家、同仁们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智能互联和云数据服务学术委员会,每年有一次活动。就是希望通过专委会各位专家的努力,通过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专家的交流、合作,共同将我国的仪器仪表与人工智能快速、有效地融合,为国家战略出一份力,为我国的仪器仪表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最后庄院士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庄松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及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
随后,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级调研员张露璐、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旭军、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马兰凤、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陈万涛、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卫生健康仪器设备技术产业分会执行副会长陈大华等嘉宾分别进行了发言致辞。
报告环节由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旭军担任主持人,专家们围绕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各自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了深入分享,旨在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推动“数字+智能”与仪器仪表的深度融合。
张露璐 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级调研员
袁旭军 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吴爱华 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马兰凤 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
陈万涛 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
陈大华 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卫生健康仪器设备技术产业分会执行副会长、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形成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数字孪生是构建该数字世界的关键手段之一,也是联接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重要桥梁。未来世界是虚实共元的世界。报告全面展示了湃睿科技在数字技术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分享了数字孪生技术助力企业在研发、生产、仓储物流、运维等全产品生命周期内实现数字化、可视化,最终实现产品智能化。
何真元 上海湃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上海湃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何真元在报告中具体展示了湃睿科技在数字化方面的研发、部署和应用规划,为我们呈现了企业在积极拥抱和投入数字化方面的努力,通过智慧园区、智能制造、智能运维、仓储物流、能源能效、应急指挥6大实际应用场景的分享,展示了研发团队在产品线的研发进展,为数字技术在仪器仪表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夏裕俊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夏裕俊分享了题为《汽车车身焊装质量智能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的报告。报告结合人工智能在汽车大批量生产制造方面的应用案例,介绍了他们团队针对当前电阻点焊质量智能检测技术无法满足产业应用需求的现状,先后建立了板材接触尺寸、表面、深度的物理解析模型,研发了创新产品——多传感焊接质量在线监测仪和控制器。该产品将点焊熔核机理和大数据相结合,形成了新型的泛化能力很强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该产品现已在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要领域应用,替代了人工逐一对焊点进行凿检的质量检测方式,真正实现现场实时点焊质量管控。此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报告的最后,夏裕俊对现场测量、数据集成、算法和应用层面进行了技术展望。
张顾春 华为诺亚实验室语音语义实验室(伦敦)高级研究工程师
华为诺亚实验室语音语义实验室(伦敦)高级工程师张顾春分享了题为《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概述》的报告,报告从底层的深度学习模型算法出发,与在场听众共同分享生成式大语言模型背后的原理和机制,并对比点评了ChatGPT、文心一言等人工智能模型的特点。
陶永明 苏州大学副教授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陶永明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先从我国煤电现状展开,演讲者根据一系列统计数据说明了煤电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同时煤电产业也面临降煤耗难度越来越大、排放标准越来越严的严峻形势;加上传统节能与控排手段受到材料、成本、炉型以及非线性严重等约束使得效果有限。针对以上煤电行业困境,陶永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大数据为锅炉的非线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第一步先将DCS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缺失、去重、离群等处理,第二步基于以上处理的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归一化以及数据集分类;第三步将训练数据输入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随后将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评估。该方法可用于对烟气含氧量、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预测,作为soft sensor更好地对锅炉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可以对一些运行参数进行全局寻优,让锅炉在更为合理的水平上运行。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燃煤电站锅炉的节能减排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魏东 国智清创雄安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浙江清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魏东作了题为《关于“智慧制造”与“智能制造”的思考》的报告分享。报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美国、德国与中国的智能制造战略制订的背景,然后三个国家根据其各自不同的制造业基础制订了各自的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实现路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演讲者本人对智能制造和智慧制造的认识和观点;第三部分演讲者从其本人所实施的一个案例为与会者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烟草行业中烟叶松散回潮工艺中的应用。该应用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演讲者的观点:“在工业智能制造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将老师傅的经验写进控制系统,实现‘暗’知识显性化。”
王鹤 复旦大学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主任王鹤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提示,人工智能对核磁共振成像的帮助巨大。报告分享了他和团队在图像采集、快速成像、病灶诊断、图像分割、提升影像质量以及影像预测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应用案例,生动的展示了人工智能对医疗设备的赋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核磁共振仪器的性能和功能。
会议现场,专家们就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如何赋能仪器仪表行业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环节由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马兰凤、海军军医大学教授陆峰共同主持。
陆峰 海军军医大学教授
李永兵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教授
吴轶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主任/高级工程师
张荣福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
肖儿良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
吴凤霞 上海赛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李钧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陈凡 上海北裕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晓晶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公司教授级高工
张锋铭 上海费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凌小峰 华东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
李启腾 上海之江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此次沙龙的成功举办,为仪器仪表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仪器仪表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为“数”造未来、“智”创天下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