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定于2023年11月28-30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将邀请院士、知名学者、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人员参会并作学术报告,会议包括: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专题报告与讨论、论文墙报展讲、仪器展商/公司交流会等,同期还将举行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展览。会议规模预计超过500人。
作为材料表征的基本方法之一,热分析与量热仪器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质量检测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近年来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自1969年我国第一台热分析仪问世至今,我国热分析相关技术与应用开发的从业群体不断壮大,市场需求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面貌。为了交流当前热分析与量热仪器的新进展、新趋势,共同探讨我国热分析与量热仪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ACAIC 2023同期将特别举办“热分析与量热仪器创新论坛”,诚挚邀请关心热分析与量热仪器创新进展的业内外人士参会。
论坛名称:热分析与量热仪器创新论坛
举办时间:2023年11月30日
举办地点:浙江杭州太虚湖假日酒店(萧山区义桥东方文化园内)
组织机构: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分会热分析仪器专家组
冠名赞助: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会议日程:
报告人简介:
许光文,沈阳化工大学 校长/教授
沈阳化工大学教授、校长,特色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热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研究,在国家973、863、支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装备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区域联合基金等国家主要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在燃料热化学反应解耦与重构、材料介观结构热化学合成、热化学反应测试分析三方面开展了比较系统的方法理论创新,发表学术论文470余篇,出版国家基金资助中英文专著各一部,并成功推进理论技术化和技术工程化,在低劣生物质废物能源化利用、富挥发分碳资源定向热解制油气、热化学工业过程复杂烟气净化催化剂及成套工艺、快速热化学反应测试微型流化床方法与仪器方面实现了大量应用,形成仪器装置及应用工程300余台套,支撑年万亿元工业生产的过程节能和减排,2022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李昕欣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 副总工/研究员
李昕欣教授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微纳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研究。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曾连续两届担任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该所副总工程师。发表的论文中,包括SCI期刊论文约300篇,总引用一万余次。发明专利约200项且有30余项向工业界转移和实现产品化应用,现担任四种国际SCI期刊编委。获得的荣誉包括: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博论文导师等。兼任复旦大学等院校的兼职教授。是第一位被推选为IEEE MEMS TPC委员的中国大陆学者,现任领域内国际顶会Transducers的TPC亚大区域主席,在IEEE MEMS、Transducer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emical Sensors、-TAS、APCOT等国际会议多次做大会Plenary报告和邀请报告等。
胡文兵,南京大学 教授
1989年6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1995年1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毕业后留复旦大学任讲师,1998-2003年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物理系、美国田纳西大学化学系和荷兰物质科学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回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教授,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0年获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称号,现担任《高分子学报》副主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和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史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热化学研究组长。现任中国化学会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热物性专业委员会委员、Chemical Thermodynamics and Thermal Analysis编委、辽宁省能源材料热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市能源材料热力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致力于热化学量热技术与能源材料热力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1)热化学与量热技术:针对能源与材料研究领域的热化学问题,开展量热技术开发与仪器研制工作;(2)能源材料热力学性质:利用绝热量热、弛豫量热、差示扫描量热及落入式量热技术,准确测定与研究能源材料热力学性质,从热力学角度阐释材料结构状态与功能性质的关联;(3)相变材料:设计合成新型相变储能材料,构建相变储热/控温功能器件,探索相变材料应用新途径。建立了1.9-1700K温区热容准确测量装置与功能拓展技术,为能源材料研究提供了热力学基础数据与量热方法;开发了多功能-可穿戴-智能化相变材料体系与应用器件,实现了其在热量管理与温度控制方面的应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100余项,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丁延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精通多家主流热分析生产厂商多种热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开发多种基于商品化仪器的附件和实验装置。自2002年开始从事热分析与吸附技术的分析测试、仪器应用和实验方法研究等工作。现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热裂解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热分析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委员会化学分委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科学试验领域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机械学会理化分析与失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曾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二等奖,主持修订教育行业标准《热分析方法通则》(JY/T 0589.1~4-2020),以主要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授权专利7项。以第一作者或唯一作者身份出版《热分析基础》、《热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曲线解析概论》、《热重分析 —方法、实验方案设计与曲线解析》等热分析相关著作5部。
邱琳,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博导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北科鼎新学者。研究方向为先进材料热物性评价方法及热输运机理、生理监测用可穿戴传感器及设备、面向芯片散热的关键材料及技术、相变储热材料优化设计及制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级外专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hys. Rep.、Carbon、Energy、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Phys. Rev. B和Int. J. Heat Mass Tran.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篇,总他引逾2100次,4篇曾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曾入选热点论文),H-Index为27,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2项、省部级奖励1项。兼任Rev. Sci. Instrum.副主编,Carbon、Appl. Therm. Eng.、Sci. Rep.、J. Therm. Sci.、ACS Appl. Engin. Mater.编委、Nano-Micro Lett.青年编委。
参会报名:
点击图片报名参会
酒店地理位置:
参会赞助联系:
孙立桐(15801142901微信同号;邮箱:slt@fxxh.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