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中国科协2015年科普工作要点

2015-02-25 科普动态
       2015年中国科协科普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科普工作的指示要求,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需求导向,以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为主线,着力科普资源开发与开放、科普阵地与条件建设、科普社会动员机制建设,推动科普人才建设和科普产业发展,紧紧依靠全国学会和各级地方科协组织,广泛动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力量,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基层、惠及民生,服务创新、精准发力,完善机制、承前启后,努力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及中国科协八届七次全委会的部署和《中国2015年工作要点》,坚持在落实中提升、在继承中发展,在继续全面做好各项科普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认真履行科学素质办工作职责
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中的牵头和综合协调作用, 进一步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共建机制,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一)推动“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自查总结基础上,开展“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督查,确保“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各项目标的落实。开展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开展“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总结评估及表彰奖励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十二五”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大力营造《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做好“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谋篇布局。组织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全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动将“十三五”科学素质建设相关目标任务纳入国家和各地各部门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
(三)组织编发《公民科学素质读本》。制定《公民科学素质读本》编写大纲,细分中小学生、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不同群体,以及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等不同地区特点,以需求为导向,编制不同版本的公民科学素质读本。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加大对偏远乡村、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公众的发送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精准推送,提高读本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开通公民科学素质模拟测试系统。支持编发藏维文的《知识就是力量》等少数民族科普读物。
二、着力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普方式方法的创新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强化互联网思维,以“科普中国”品牌为统领,以组织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等为抓手,深度融合、精准发力,大力推动科普方式方法创新。
(四)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需求导向,着力科普信息内容和传播渠道建设、着力科普信息资源的传播应用、着力科普信息化建设社会动员和保障机制的建立完善,融合发展,精准发力。推动科普行为模式、科普创作模式、科普表达形式、科普服务模式、科普工作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大数据,组织开展中国网民科普需求研究,定期发布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报告。开展科普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相关研究,推动将科普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地方和有关部门发展战略规划。
(五)强力塑造、推广和运用“科普中国”品牌。制定科普中国品牌管理办法,规范科普中国品牌使用,做大做强科普中国品牌。加大对科普中国品牌理念和主张的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塑造科普中国品牌,着力科普内容建设,创新表达形式,借助传播渠道,促进传统科普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精准满足公众个性化需求,提高科普时效性和覆盖面。组织开展科普中国创作与传播团队创建活动,建立完善科普融合创作、传播的社会动员激励机制,扩大科普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面。举办科普中国2015峰会,进行年度盘点,集中彰显科普中国品牌,融汇业界前沿思潮,引领科普信息化发展。
(六)组织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以内容拓展,个性化服务为核心,充分动员科普专业机构、科技社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企业等生产和上传科普信息资源,建设网络科普大超市,继续办好“科技前沿大师谈”频道,开通上线科学原理一点通、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实用技术助你成才、军事科技前沿、科技名家风采录、科技创新里程碑等频道(栏目)。采取开放空间、公众参与、用户生产内容等方式,搭建网络科普互动空间,继续办好科普中国微平台、科普传播之道等频道,组织开展科学词条的编撰和认定,开通玩转科学、科技活动我参加、科学大观园、科普影视厅等频道(栏目)。建设科普中国云,为科普信息化建设和科学传播提供支持和服务;加强移动端科普,深度推进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电视台、公交系统、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电子屏等渠道开展科普内容推送。探索建立科普信息化建设新机制,探索采用政府与市场资本结合的新模式,搭建完善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服务机制,建立以公众关注度为标准的绩效评价体系。
(七)推动科普融合发展和科普信息深度应用。大力推进科普融合创作工作,促进科普与艺术、人文的有机结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合应用不同的创作手法,推出更多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促进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充分发挥中国数字科技馆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科普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和产品开发。筹备成立中国网络科普游戏协会,推动网络科普游戏发展。促进科普运营模式的创新,推进信息化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推动传统科普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动员组织农技协、社区科普大学、社区科普协会、科普小组、科普服务站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等主动获取符合当地需求的科普信息资源,面向本地区、本渠道科普受众群体进行广泛传播,促进科普信息资源的广泛深度应用。
三、着力科普基础条件建设,大力提升科普传播能力
大力加强科普设施场所建设、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和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提升科普传播服务能力,促进基本科普服务公平普惠,为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提供丰富、便捷的机会和途径。
(八)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研究编制《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十三五”规划》,积极探索现代科技馆体系各要素融合的方式和途径。抓好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探索建立免费开放条件下科技馆的运行管理模式,提升科技馆功能与管理水平。发挥好已建成开放科技馆的作用,创新展品设计和特色活动策划,丰富科技馆活动内容,吸引更多中小学生到科技馆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和科普大篷车配发,提升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
 (九)提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功能。组织新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命名工作,开展2012-2016年周期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考核评估工作。创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加强科普教育基地信息化和传播能力建设。支持建立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联盟。
(十)推动教育、科研、企业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继续推动教育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深入开展和实施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动员组织高校师生和科技社团开展信息化科普创作和传播。推动科研院所、博物馆、地质公园等单位积极将科研、生产设施开发为优质科普资源,面向公众开放,深化公共场所展教功能。组织和动员院士、知名专家撰写科普文章,向公众阐释自己研究的科技前沿。探索企业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的有效模式和经验。
(十一)加强科普调研和理论研究。积极开展科普调研,跟踪国内外科普研究动态。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指数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素质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加强科普基础理论建设,推动学科发展,开展科普理论和实践重大选题研究。开展科普战略发展规划及政策研究,积极开展科普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着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推动形成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科学素质工作主题,以青少年、农民、城镇社区居民等为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十二)精心组织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以“万众创新  智慧生活”为主题,主题贯穿科协科普工作的全年,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科普日活动内容更生动活泼、规模声势更宏大、受众更广泛,促使全国科普日活动跃上新台阶。
(十三)围绕公众和社会关切,广泛组织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等热点、焦点问题,编写《科学解读公众关注热点》,及时在主流媒体和移动端等新媒体上广泛传播,为公众解疑释惑,提高公众的科学认知水平和科学生活能力。组织开展科普中国2015年全民科学素质大赛,充分调动广大公众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阳光动力科普中国行”活动,面向广大公众开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飞行及其协同创新的科普活动。
(十四)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创意激情。精心组织实施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5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第15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加强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组织管理,举办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着力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科学兴趣与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加大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度。继续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统筹城乡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创新开展农村青少年科普活动。继续组织优秀青少年学生参加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青少年科技竞赛和交流活动,在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举办青少年机器人国际邀请赛,实现举办青少年国际科技竞赛新的突破。
(十五)围绕农民生产生活新要求,大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实施《中国科协 农业部关于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意见》,协同农业部门将农技协纳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打造农村科普推广服务2.0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进行奖补,发挥奖补对象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继续联合全国妇联、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开展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加强边疆、贫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人群等科普工作,加大科普援藏、援疆工作力度。
(十六)围绕城镇社区居民智慧生活新需求,大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突出做好城镇社区新居民、老年人群等的科普工作。按照《中国科协关于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社区科普大学章程(示范文本)》的要求,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发挥好社区科普大学、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活动站等的功能,围绕智慧生活、科学饮食、健康卫生、节能环保等丰富多彩的社区科普活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奖补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十七)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推动基层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完善。建设科普示范县(市、区)信息化通道,开展网络培训,强化工作指导。
五、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普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动员鼓励社会各界参加科普工作的体制机制,推动科普专兼职人才建设。建立完善科普标准化体系,促进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
(十八)推动科普人才培养,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利用在线教育和现场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普专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稳步推进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深入推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组织科学传播专家参与科普创作传播,开展学科特色科普活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加强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筹建成立中国科普志愿者协会,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机制。
(十九)推动科普产业发展。推动完善多元化的科普投入机制,加大公益性科普事业的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加快推进科普标准化,筹备成立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科普展览、展品、影视和新媒体科普产品产业发展,促进科普产品设计制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