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与活动 / 行业服务

过程分析技术在制药企业的应用调研活动纪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企业行”活动之四

2013-09-11 行业服务

       过程分析技术(简称“PAT”)给制药技术的发展及相关生产工艺的发展带来了科学的方法,已经成为美国FDA大力提倡和鼓励的方法与技术。为落实《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提高仿制药质量的任务部署,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在逐步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帮助制药企业进行药品质量的有效提升,而 PAT实施需要相关企业、学术机构、政府机构的通力合作才能落到实处。

       为加快PAT技术在制药工业的推广,进一步了解在线分析仪器和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13年5月至6月,由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燕泽程常务副主任和张莉副秘书长带队,组织了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尹利辉主任和冯艳春副研究员、浙江大学吴永江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徐健教授、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褚小立、近红外光谱分会(筹)刘慧颖秘书长、中国色谱网刘莹川总经理组成的专家组,走访了华东、海正、康恩贝、正大青春宝、信泰、江苏恒瑞、山东绿叶、神威、天士力等9家制药企业和浙江大学现代中药研究所,调研内容涉及了制药企业PAT的应用现状,现代中药过程分析的应用前景,就科学仪器制造与应用的相关技术问题、国内外技术标准,为专家、用户、制造企业搭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直接对话,共同交流、探讨,为本年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承接的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收集资料。


       调研得知,目前我国PAT技术在中药行业的应用比在仿制药的应用研究更普及,更活跃。在线取样可能发展为我国的优势,但是国内仪器厂家都愿意更关注大仪器而忽略小部件组装成系统。国家药典委员会是非常希望企业提供科学数据,去修订药典,同时也是向发改委提优质优价的理由。但是应看到中药行业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原料产地、种植方式、采收时间、加工运输、贮存规范程度的不一致,都会引起原材料的质量差异;中药生产过程中会有很多泡泡,直接影响近红外检测的数据准确度;中药材的药渣很容易堵塞管道,必须中断生产疏通管道,导致无法实现在线监测;实际生产中一个反应釜不是只固定生产一种药材,当需要换药材的时候就要花1天的时间清理,而且每次清理都必须把监测探头拿出来清洗,避免药物粘在机器监测部位,出现错误监测。

专家们对如何推广PAT技术提出了有关建议:

   一是由于国外的仪器厂家不了解中药的特殊性,缺乏前处理系统的备件。我国企业采用的在线过程分析技术设备,应注重研发配套使用的前处理系统。

   二是企业使用PAT技术的前提是,要先鉴别出需要监控的关键变异源或者参数,不是所有的检测项目都用PAT技术,也是不是PAT设备用得越多越好。对于仍然处于研发阶段的产品,采取PAT监控技术,能有效的了解反应机理,找到关键变异源,从而有效的提高研发的效率。如果在研发阶段就介入PAT技术,今后的中试、大生产设计工艺路线以及设备管道时,就应预留接入口,为实时在线监控设备的引入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PAT技术的推广是基于产品不断发展需要,质量、技术提升以及面对市场的安全保障,是企业自主选择使用的过程,因为它存在成本和效益的平衡。很多企业在选择引用PAT技术时顾虑较多,例如一次性投资很大;投资后收益如何;能否解决问题等等,因此,PAT技术的推广要循序渐进,让企业了解并受益,才能得到更好的推广。希望企业要本着科学的态度,为自己力争。PAT上线之后,投入高了,总收率高了,返工率和不合格率都大幅度下降,最终成本大幅度下降,PAT技术的投入就是值得的。

       走访的企业呼吁:在国家标准修订和一致性评价中,企业应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参与标准的制订,可以有一个顺畅的渠道来反映企业在质量标准制订和一致性评价中的研究成果,鼓励国内医药企业在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中的投入;由于中药过程检测的特殊性,我国的仪器制造商,是应制造出便携、小巧的专用仪器用于中药生产过程的检测和监测;希望国家能给予产品优质优价的优惠,对优势产品的保护,也会推动PAT技术应用积极向前发展。


                                                                                                                                 (科学仪器工作委员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