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
纪念中国仪器仪表学科奠基人王大珩先生诞辰100周年
在纪念德高望重的王大珩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许多仪器界的朋友心中都充满着美好的回忆。王老先生光灿的一生,光辉的实践,爱国奉献的感人业绩,一直在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我们对王老充满着无限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王老在多个领域对我国科技事业、学术思想和创新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其贡献是全方位的、战略性的,影响深刻而久远。王老为国家培养了众多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和光学领域的学术接班人。王老还是国际上光学领域的战略型科学家,曾担任国际光学委员会、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并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太空会议等。
王老1948年回国,参加了大连大学建设。1950年负责创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先后创建中科院五个光学研究所(安光所、长光所、西光所、四川光电所、上光所)。王老率领研究团队研发了50年代仪器界有名的“八大件”(一秒精度大地测量经纬仪、一微米精度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石英摄谱仪、中型电子显微镜、中子晶体谱仪、地形测量用多臂航摄投影仪、光电测距仪、高温金相显微镜等高水平的先进的光学仪器)和一批重大的国防测量仪器设备、“两弹一星”的测量设备等。1956年,王老参加了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仪器仪表规划的制定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王老领衔并联合其他院士向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咨询性、战略性建议多达20多项,例如863高技术、建立卫星地面站、建立中国工程院、国家信息网络、月球探测、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及微系统、开展激光核聚变研究、海洋高技术等等。特别是1995年以后,关于仪器仪表方面就有6次建议,对将科学仪器创新发展放在国家发展战略地位、优先发展领域,列入国家重点科技计划,进入国家各种计划,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及十三五国家设立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和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为了仪器仪表发展的需要,1996年王老倡议组织《现代仪表技术与设计》编写工作,并担任主编。王老在此书中提出将创新设计、现代设计科学理念和商品化设计融合的“综合化设计”理论,提出仪器仪表是工业信息化产业,是信息技术的源头,仪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源头技术等理念。王老还特意建议将此书免费赠送给相关大学的图书馆。
王老一生奋斗的历程中,对我国科学仪器创新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对科学仪器技术与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民众健康、精神文明建设、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精辟的创新思想,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赞同。王老在科学仪器技术与仪器设备发展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王老于80岁到92岁期间还先后担任了11次香山科学会议执行主席,对不同学术领域仪器学科与技术前沿和重大问题提出新的学术思想和发展建议。特别是2007年(当时王老已92岁高龄),由王老发起,联合另外两位院士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交“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建议,提出了“自主创新、方法先行”的观点,同年国家成立了我国“创新方法研究会科学工具专业委员会”。
王老是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领航人,他的学术思想是仪器界同仁们的思想宝库,让我们发扬王老的爱国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仪器界万众创新、协同创新、开拓科学仪器发展新时代,早日实现仪器强国的中国梦。
美国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曾说,“一个人的净价值是他在同行中获得尊敬的总和”。王老在仪器仪表界获得的净价值是最高的,最大的,最美的。王老开创的事业,我们后人将会不懈地继续下去,他的精神将与我们同在并不断鞭策我们前行!
王大珩(1915.2.26─2011.7.21)
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主持制成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仪器。七十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领导了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1986年3月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等4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批准,由此国务院发出了“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这一“纲要”被称为“863计划”。1992年与其他五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